超薄/大面積鋰電池發展後勢看俏。看準蘋果(Apple)下一代iPhone 6手機將朝向更大尺寸、更輕薄的外型設計發展,包括三星SDI(Samsung SDI)、樂金化學(LG Chemical)、Panasonic和TDK-ATL等日韓鋰電池芯/模組供應大廠,皆傾力開發厚度僅約2毫米(mm),面積尺寸更大的新型軟包裝鋰電池,並於近期開始送樣,搶沾蘋果光。
工研院IEK資深產業分析師呂學隆認為,在手機輕薄設計趨勢帶動下,超薄、大面積鋰電池技術將日漸走紅。 |
工研院IEK資深產業分析師呂學隆表示,繼三星、索尼(Sony)、宏達電和中國大陸一線手機品牌廠之後,蘋果也可望投入發展大螢幕、超輕薄平板手機(Phablet),因而驅使日系、韓系與中國大陸鋰電池供應商加緊研發兼具高能量密度、高容量且厚度更薄的下世代鋰電池,開啟全新的技術戰局。
據悉,蘋果最新平板裝置和智慧型手機基於薄型設計考量,皆已採用厚度3毫米以下的內嵌式(使用者無法自行更換)軟包裝電池,而其即將於今年9月發表的下一代產品–iPhone 6,可望再縮減厚度並搭載5吋以上螢幕,因此也開出厚度約2毫米且容量更高的超薄/大面積鋰電池規格要求。
不過,呂學隆強調,鋰電池變薄也意味著蓄電空間將大減,而目前5吋以上平板手機採用的2,800~3,200mAh鋰電池,厚度大多要高於3毫米才能達到所需容量。換言之,在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尚未有顯著突破之際,電池廠要開發僅2毫米高度的解決方案,勢必要從延展電池長寬面積的方向著手,包括SDI、樂金化學、Panasonic和TDK-ATL等日韓鋰電池大廠皆已啟動相關設計案,並於近期陸續送樣測試。
呂學隆進一步分析,愈薄、面積愈大的鋰電池,因內部設計架構兩點之間的距離拉遠,材料變異性將更難掌控,進而影響生產良率、成本,以及產品對溫度、壓力的耐受能力;因此,可發現日韓電池大廠近來均積極布局相關材料、隔離層和軟包裝技術專利,甚至朝可撓式架構發展,以推進超薄、大面積鋰電池商用量產的腳步。
呂學隆更透露,儘管2毫米厚度已逼近鋰電池設計的物理極限,但韓系電池供應業者已將產品藍圖延伸至1.x毫米的解決方案,將導入新型態的鎳錳二元系等正極材料、加入矽合金的碳負極材料,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和容量;同時將透過擴大電壓操作區間的電池驅動技術,延長放電時間,進而讓電池厚度可再微縮0.x毫米,協助行動裝置品牌廠實現極致輕薄設計。